
赶茶场
“赶茶场”活动起源于宋代,是为纪念晋代“茶神”许逊而形成的庙会,盛行于玉山一带。“赶茶场”分为“春社”和“秋社”,均以玉山古茶场为主要活动场所。“赶茶场”是磐安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,展现了磐安悠久的茶市场历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。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也是我县目前唯一一项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POETRY
AND
DISTANT PLACE
磐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,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交融,呈现出了神秘、粗犷、豪放、原生态的特点,并形成了茶文化、药文化、龙文化、农耕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,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。磐安物产丰富,既是“中国香菇之乡”、“中国药材之乡”,又是“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”。
“赶茶场”活动起源于宋代,是为纪念晋代“茶神”许逊而形成的庙会,盛行于玉山一带。“赶茶场”分为“春社”和“秋社”,均以玉山古茶场为主要活动场所。“赶茶场”是磐安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,展现了磐安悠久的茶市场历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。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也是我县目前唯一一项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“磐五味”指的是贝母、元胡、玄参、白术、白芍五味药材。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是指集育种、整田、种植、管理、收获于一体的一套严格的生产工序,是磐安药农几千年来种植经验的集成。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“迎大旗”又称迎“龙虎大旗”,是“赶茶场”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,起源于宋朝,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。赶茶场期间,各村派出迎旗队伍,在广场上竖起旗杆为30多米长,旗面面积数百平米的大旗。历史上曾有36面大旗齐聚茶场庙的盛况,目前,“迎大旗”主要分布在尖山镇里光洋村、岭头村;尚湖镇忠信庄村、岭干村。如今的“迎大旗”以在赶茶场期间展示为主,给每个到场的当地茶农以及外来游客展现出了磐安民俗的博大情怀,它极具艺术欣赏、文化研究价值。2007年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